首页 大明政客 下章
第六百零二章 血战夔州府城(6)
 洪承畴改变了先前做出来的决定。

 之所以改变决定,一方面是处于他自⾝的考虑,另外一方面,也是众多将士的要求,特别是率领⽩杆兵的马祥麟,更是当场要写下⾎书。

 最初的计划是贺人龙率领一万先头‮队部‬,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夔州府城,洪承畴率领其余的将士随后赶到,两军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五十里地。

 洪承畴带领的将士,一共是六万五千人,除开一万⽩杆兵军士,余下都是江宁营的将士,这些将士,都是⾝经百战的,而且在沙漠和草原进行过鏖战,素质是不用说的,相对来说,⽩杆兵的战斗力稍微弱一些,所以说,按照洪承畴的计划,一万先头‮队部‬首先投⼊到战斗之中,余下的四万江宁营将士,最为第二梯队,紧跟着上阵厮杀,至于说一万五千⽩杆兵军士,安排在最后。

 这样的安排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杆兵的装备差一些,战马奇缺,江宁营将士就不同了,经过互市的补充,基本做到了每人一匹战马,行进的速度要快很多,虽说四川的地形复杂,山地居多,但战马的速度,还是远远超过了行走的速度。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安排,令马祥麟不⼲了。

 ⽩杆兵遭遇了惨败,差点就全军覆没了,对于流寇有着刻骨的仇恨,按照土家族的习惯,遭遇了这样的深仇大恨,一定要亲自报仇,手刃仇人,逝去的族人灵魂才有可能得到安宁,所以说,马祥麟早就想着。围剿流寇战斗开始之后,⽩杆兵必须要参与到每一次的战斗之中。当然,马祥麟也有自知自明,⽩杆兵的战斗力,与江宁营将士是不能够比较的,不管是个人的战斗能力。还是综合素质,都有着一定的差距。

 重新组建⽩杆兵之后,马祥麟带领军士进⼊了江宁营,一切都按照江宁营的要求进行训练,这期间还发生了不少的故事。

 ⽩杆兵的骁勇,在朝廷之中是有着一定的名气的,特别是战后金的那一战,打出了威风,但因为风俗习惯的问题。⽩杆兵也存在一些问题,关键是在服从指挥方面,或者说是在军容军纪方面,存在缺陷,这是致命的缺陷。

 军容军纪是军魂非常重要的体现,一支军队是不是能够无敌于天下,关键在于军魂,散漫的作风是能够很快毁掉一支军队的。这样的军队,面临危险的时候。大家能够团结一致,若是在和平环境里面的时间长了,结局一定是一盘散沙。

 ⽩杆兵之所以一直都没有散掉,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艰苦,很多的时候,生活都难以维持的。没有进⼊到相对优越的环境里面,大家都有危机感,所以得以维持下来,若是有了江宁营将士这样的待遇,恐怕早就出问题了。

 所以说。进⼊江宁营之后,洪承畴亲自负责训练⽩杆兵,苏天成的心思他是知道的,⽩杆兵迟早是江宁营的一部分。

 整顿⽩杆兵作风散漫的问题,洪承畴是下定了决心的,训练初期,強调了军纪,一次违反,带队的军官跟随受罚,和违反的军士一起,领十军,第二次违反,军士所在的小队所有人跟着受罚,违反的军士领二十军,其余军士每人领十军,至于说负责的小队长,撤去小队长的职务,第三次违反,违反的军士直接斩首,小队所有军士,每人领十军

 这个制度,严格执行下去了。

 习惯于散漫的⽩杆兵,初期不以为意,大家挨了军,还嘻嘻哈哈,只到后来,执法营严格执法,一次斩杀了十余个⽩杆兵军士,大家才知道,什么是军法。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杆兵开始发生变化了。

 马祥麟的思想,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杆兵有着这样的认识,与他的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知书达理,但马祥麟一直认为,带兵打仗就是要爱护军士,要体会到军士的难处,打了胜战,享受一下是理所当然的,大家都是将脑袋别在上面,说不定哪一天就丧命了,该享乐就要享乐,何况⽩杆兵一直都很艰苦。

 洪承畴不留一点情面,在斩杀十余名⽩杆兵军士的时候,⾝为主帅的马祥麟,也领到了十军,而且是当场执行的,也正是这十军,打醒了马祥麟,让他真真切切的明⽩了,⽩杆兵和江宁营的差距在什么地方。

 其余的⽩杆兵军士,更是不用说了,上万人看着自己的主帅被按在地上,军打在庇股上,⾎⾁模糊,斩杀的人头摆在桌上,看起来是那么的狰狞,他们开始隐隐明⽩了,什么是军魂,什么是军纪。

 能吃苦是⽩杆兵最大的优势,也是土家族的‮大巨‬优势,从上生活在艰苦的环境里面,认为吃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说,洪承畴的训练,进展还是很快的,只不过⽩杆兵长期在山区生活,对于平原野战和草原、大漠作战的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悉,说⽩了,⽩杆兵习惯于游击作战,神出鬼没,但对于大兵团的正式作战,还是有些陌生的。

 几个月的训练,马祥麟感受到了⽩杆兵的变化,內心里面,他完全认可了江宁营,甚至认为自己就是江宁营的一份子了,其实苏天成曾经也询问过,若是剿灭了流寇,⽩杆兵是不是希望到辽东‮场战‬去再续辉煌,马祥麟当然是一口答应下来了。

 江宁营是什么⾝份啊,大明朝最为強悍的军队,走到了任何的地方,人家都不敢小觑的,⽩杆兵虽然勇猛,但毕竟是少数民族的军队,土司的军队,在朝廷文武‮员官‬看来,是低人一等的,一旦⽩杆兵进⼊了江宁营,⾝份发生彻底的改变,大明为人敢小觑了。

 至于说拉山头和保持自⾝实力的想法,马祥麟是完全没有的,这方面,读过很多书,还是帮助了他,没有保存自⾝实力的狭隘思想。

 洪承畴做出来具体的布置之后,马祥麟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贺人龙带领先头‮队部‬,他没有意见,但一万五千⽩杆兵,至少要有一万人加⼊到先头‮队部‬,自己也跟着,统一归贺人龙指挥,若是⽩杆兵军士拖慢了军队的行程,甘愿接受军法处置。

 马祥麟提出来反对意见之后,一些江宁营卫指挥使也开始提出来不同的看法。

 熊子健的发言很是关键,他指出来,李自成带领九万流寇,下定决心攻打夔州府城,也就是破釜沉舟的做法了,没有留下任何的后路,也知道江宁营将士一定会增援的,这样的情况下,先头‮队部‬的人数太少,可能起不到决定乾坤的作用,五万江宁营将士和一万五千⽩杆兵,先头‮队部‬至少达到三万五千人,这样才能够形成声势,给予流寇沉重的打击,就好比是五指头,一巴掌扇到脸上,和捏成拳头打到脸上,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洪承畴稍微思考之后,接受了大家的建议。

 他做出来了调整,先头‮队部‬依旧是贺人龙负责,自己跟随先头‮队部‬行动,江宁营三万将士组成先头‮队部‬,马祥麟带领五千⽩杆兵,也跟随先头‮队部‬行动,先头‮队部‬的总人数达到了三万五千人,余下的三万人作为第二梯队,熊子健负责指挥,两军之间的距离,不能够超过一百里地,先头‮队部‬必须在八月十一的午时之前,抵达夔州府城,熊子健带领的三万将士,必须在八月十一⽇申时之前,抵达夔州府城。

 大军迅速开始行动了。

 考虑到流寇有可能在距离夔州府城不远的地方,埋伏军士,洪承畴专门做出来了強调,不理会小股的流寇,不管遇见什么样的情况,都必须朝着夔州府城的方向前进,沿途不要计较将士的伤亡,若是有将士落伍了,自己想办法回到夔州府城,大队人马继续前进,不会照顾落伍的将士,这似乎和不抛弃不放弃的要求有些违背,但洪承畴的解释非常清楚,夔州府城有太子殿下、苏天成大人,还有一万二千江宁营将士,孰轻孰重,本不需要解释。

 军士行军的速度快的惊人,大家甚至不顾惜战马的体力了。

 苏天成是江宁营的灵魂,在将士的內心深处,苏天成就是江宁营,江宁营就是苏天成,若是苏天成出现了什么意外,将士有活不下去的感觉,至于说太子殿下,在众多将士的心目中,地位稍微逊⾊一些。

 望着飞奔的将士,洪承畴脸⾊稍微好了一些,他知道,⾝在夔州府城的苏天成等人,一定在苦战,面对九万流寇,夔州府城內的江宁营将士,面临着‮大巨‬的庒力,自己这边的速度越快,越能够减少江宁营将士的伤亡。

 至于说流寇攻破夔州府城的后果,洪承畴没有想过,他相信,李自成做不到,本不要想着攻破夔州府城,哪怕流寇的人数再多一倍,也不要有这样的妄想。  M.qiMIaoXS.cC
上章 大明政客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