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道教主要神明介绍
外篇 道教主要神明介绍 PS:这章是关于小说中可能出现的人物的,篇目繁多。如果不愿意看的,请等笔者下一篇正文,谢谢。
(找资料,花了偶几天啊,555…)
道教乃敬天法祖之多神教。举凡先天真圣,后天仙真,及地方社稷神灵,各
依民人的钦仰崇拜,而自由祀奉之。拜先天真圣者,得兼祭后天神灵﹔祀后天先
真者,亦可兼奉先天真圣,并无限制。
无极始祖─元始天王
云笈七籤元始天王纪云:〔元始天王禀天自然之胤,结形未沌之霞,託体虚
生之胎,生乎空洞之际,时玄景未分,天空冥远,浩漫太虚,积七千余劫,天朗
气清,二晖

络,玄紫盖映其首,元气之电翼其真,夜生自明,神光烛室,散形
灵馥之烟,栖心霄霞之境〕。如上所举,可知由无极而成太极的情形。元始天王
生于虚无自然即〔太易〕之世,第一化为无形天尊〔天宝尊〕,是为〔太初〕之
时﹔再化为无始天尊〔灵宝君〕,是再〔太始〕之时。 第三化为梵行天尊〔神宝
君〕是为〔太素〕之世,皆〔无极界〕也。而至


判分,天地肇定后,则成为
〔太极界〕,盖即由〔太素〕而成〔太极〕的也。元始天王以气化道,以道成⾝,
而后始有天地ˋ人⻩,于以生万物也。允为无上之⾼,时即掌道之祖。
万天道元─三清道祖
三清道祖
道祖-道的祖气。
三清系元始天王所化法⾝。列仙传云:<<元始天王在天地未分时之一元精气,
在大罗天上,化⾝于三清。一化无形天尊(今称天宝尊又称元始天尊),常住于
清微天之⽟清境。二化无始天尊(今称灵宝尊又称灵宝天尊),常住于禹余
天之上清境。三化梵形天尊(今称神宝君又称道德天尊),常住于大⾚天之太清
境>>。
三清是⽟清ˋ上清ˋ太清的合称,是道教信奉的三位最⾼尊神所居之处,故
这三位最⾼尊神合称为三清。三清各为教主,即三洞之尊神,统御诸天神,为神
王之宗,飞仙之主,宇宙万物皆为其所创造。三清乃天地人之祖气,也尊称
圣号为三清道祖。
三清道祖圣号为:
⽟清元始天尊
上清灵宝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
道教宮观大多设有“三清殿 。元始天尊常以手持混元珠像居于大殿神像之中
位 。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侧位。道德天尊神像常作一⽩鬚
⽩发老翁,手执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 。在大型道教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
三清神位或神像,也均以元始天尊为中位 。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是正月初一 。灵
宝天尊之神诞⽇为夏至⽇,约在农历五月中 。道德天尊之神诞⽇为农历二月十五
⽇ 。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是⽇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
天地始气─五方五老
道的原理由无极生太极,太极分两仪,


变化而生五行。因而云笈七籤以
:元始天王化⾝成三清之后,继又以大钧之元气,大渊之至精,化为五方五老。
─青灵始老君─木公老。亦称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
─丹灵真老君─⾚精老。亦称南方梵宝昌

丹灵真老君。
─央中⻩老君─元⻩老。亦称央中混元玄灵⻩老君。
─皓灵皇老君─金⺟老。亦称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
─五灵玄老君─⽔精老。亦称北方洞

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
五行之气─五方五帝
五老受天王之教,体天地之德,共赞化育天地万物群品。又因五老

情与天
王同,只想静养怡神,不喜调御作为,于是五老又按五行,化为五方五帝。五老
是五行之精,乃五行之体,五帝是五行之气,为五行之用也。
─青灵始老君─木公老。化为东方青帝,主木ˋ司舂,其名曰灵威仰。
─丹灵真老君─⾚精老。化为南方⾚帝,主火ˋ司夏,其名曰⾚熛怒。
─央中⻩老君─元⻩老。化为央中⻩帝,主土ˋ司四季,其名曰含枢纽。
─皓灵皇老君─金⺟老。化为西方⽩帝,主金ˋ司秋,其名曰⽩招拒。
─五灵玄老君─⽔精老。化为北方黑帝,主⽔ˋ司冬,其名口十光纪。
万天帝主─⽟皇上帝
⽟皇大天尊玄穹⾼上帝乃元始天王所化法⾝,为太极界最⾼之神,居昊天金
阙,弥罗天宮,妙相庄严,法⾝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
天。行天之道,佈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总御万灵,而无量
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主也。
道教太乙真莲宗开宗祖师郭道师曰:“一气化三清,三清合一体,就是⽟皇
大天尊”言简易赅,无极ˋ太极一体两面。⽟皇大帝是三清之化⾝。三清与⽟
皇,犹如先虚无而后妙有,先无极而后有太极,先无为而后有为。
⽟皇大帝神诞之⽇为正月初九⽇ 。道教宮观要举行金籙醮仪,称“⽟皇会”
。 参加醮仪的道士和道教信徒都要祭拜⽟皇大帝,行“斋天”大礼,以祈福延寿
。 福建和湾台民众称⽟皇大帝为“天公” 。正月初九要“拜天公”一家老小,
斋戒浴沐,上香行礼,祭拜诵经,有的地方还唱戏娱神 。国中北方过去还有举行
⽟皇祭,抬⽟皇神像游村巡街的习俗 。十二月二十五⽇传称是⽟皇大帝下巡人间
的⽇子,旧时道观和民间都要烧香念经,

送⽟皇大帝 。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
尊
太乙救苦天尊的形象是,天尊头戴冕旒,⾝着朝服," 妙道真⾝,紫金瑞相"
,端坐于七宝芳骞林中之九⾊莲花宝座,周围有九头青狮子口吐焰,簇拥宝座。
天尊天上环绕九⾊神光,放

万丈光芒。众多仙真、力士、金刚、神王、金童、
⽟女侍卫⾝旁。
超度地狱鬼魂的尊贵天神从前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说法:这个世界分为三个空
间,即天间。 人间和

间。 天间是⽟皇大帝和佛租为首的神佛们的乐园,人间世
俗中成仙得道、修行到家者也能上去。但世俗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这种福气,
死后都得去

间报到。人一旦堕人了

间地狱,尤其是十八层地狱,永世都不得
超生。为了救度地狱中受苦受难的众生,佛道两教专门配置了两位尊神主管教化。
使之脫离苦海。佛门中有地蔵王菩萨,而在道教里,则是太乙救苦天尊。
据称,不仅是被打⼊⾎池地狱的女

,凡是被打⼊地狱的人。只要他们的亲
族或遗族带着太乙救苦天尊传授的神符向神祈祷,下地狱的亲人便一定能得救。
换言之,太乙救苦天尊。就是拯救受苦受难之人,超度地狱鬼魂的最尊贵的天神。
太乙救苦天尊是由古代道家哲学理论名词“太一”演变而来的。“太一”本
指形成天地方物的元气“太一”元祖也。养之不穷,用之不竭,能生万物,
乃气之祖宗,造化之基也。被称为“太一”的元气是先天地万物而存在的宇宙本
源,是道家、道教最

本的信仰" 道"。因此,也可以说“太一”即" 道"。
在崇尚鬼神的古代,人们将" 道" 的别称“太一”尊为天神,并用太一神名
命名星辰。太一星属紫微垣,在紫微宮门外,天乙星南,今天龙座內,是一颗恆
挂中天,永远闪烁的亮星。古人认为,有其星必有其神。居住在太一星的神灵自
然是太一神。这样,由无形、无象、无声、无⾊、无生、无灭、无始、无终的元
气" 道" 演化而来的至大、至空、至虚、至玄,概念菗象,形象模糊的元气之神
“太一”神便成了直观的、易于想象的、便于供奉的太一星神。故而,早在战国
时楚国已有祀奉太一神的祠庙。 汉武帝时,在长安东郊建太一坛,并建五帝坛于
其周围,以五帝为太一之佐,礼祀太一。" 天神贵者太一"。道教创立后,太一信
仰即被道教昅收,并尊称其为" 太乙救苦天尊"。将其纳⼊道界诸神体系,他都在
⽟清境,得策名学道,号令群真。
国中古代称上、下、东、西、南、北六方为合六" ,亦称" 六极"。道教将"
合六、六极" 作为教名称之一,称六极各有一位天神统御,称" 六御" ,亦称"
昊天六御宸尊"。这六位大帝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昊天金阙至尊⽟皇大帝- 统御万天
勾陈上宮南极天皇大帝- 统御万雷
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 统御万星
东极青华大帝 -统御万类
南极长生大帝 -统御万灵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统御万地六御中的东极青华大帝即太乙救苦天尊。天
尊住在" 青华常乐界。东极妙严宮" ,东极青华大帝因此而得名。
十方救苦天尊太一是形成天地万物的元气,元气大无不包,细无不⼊,在⾕
満⾕,在坑満坑,弥満八极,无往不在,因而" 遍満十方界"。太乙救苦天尊由太
一神演变过来的。因而他积气成神,聚则成形,散则为气,也像元气一样,无处
不有,无往不在,遍満十方,无所不能。
道经《救苦诰》中称,太乙救苦天尊" 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
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 十方化号" 即指太乙救苦
天尊方便于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化为灵宝十方救苦天尊。这" 十方化号" 是:
东方⽟宝皇上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北方玄上⽟宸天尊东南好
生度命天尊东北度仙上圣天尊西南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无量太华天尊上方⽟虚明皇
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且看太乙救苦大天尊:他救苦十方,济度人鬼,救苦救难
,化⾝无数,或住天宮,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琊,或为仙童、⽟女,或
为圣人、帝君,或为真人、天尊,或为金刚、神王,或为力士、魔王,或为道士、
天师,或为老君、皇人,或为功曹、天医,或为男人、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
为都大元帅,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伯、雨师,总之" 神通无量,功行无穷,
寻声救苦,应物随机"。太乙救苦天尊,在天上称为太一福神,在世间称为大慈仁者
,在地狱称为⽇耀帝君,在外道镇琊时称为狮子明王,在⽔府渊泉称为洞渊帝君。
太乙救苦天尊最尊、最贵、最圣、最灵,他于每月三、九⽇降临人间,普救
众生。凡人在危急之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天尊即随声赴感,前往解救,凡人
遭疾疫,重病

⾝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疾病即愈,获得安宁;凡人求官寻职
而奷佞妄生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然嫉妒不生,步步⾼迁凡人乘船渡江海,
被波浪惊吓,受到鱼龙威胁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到达彼岸,不受伤害;
凡人碰到雷声霹雳,风雨

加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能神清气慡,魂魄不动,
凡人亲族生怨,兄弟不和,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感六亲和睦,⽗慈子孝。兄友
弟恭;凡⾝为帝王君主,朝中叛臣偷生,兵火连绵,风雨失调,万民涂炭,怨天
尤人之声此起彼伏,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就会风调雨顺,叛臣败露,国泰民安。
凡人被琊精、恶鬼、匪徒伤害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妖魁自止,鬼贼灭亡;凡
人在山林中被虫蛇﹒禽兽追逐并受伤,只要念诵天尊圣号,禽虫自退,不敢近前
;凡女子怀胎受孕而难产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感真气护佑,无伤头痛,并
且生下智慧之男或漂亮之女,六

具⾜,⺟子团圆。 凡男人女子,慕道求仙,在
家出家,养

修⾝,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功行圆満,⽩⽇升天;凡人之七祖、
九先、弟子、同学、夫

、孩子⾝死而未得託生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然脫
离

间,得以生天;凡人被对头苦

不休,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化解恩怨,
握手言和。
总而言之,太乙救苦天尊的确像生成宇宙万物的元气,无处不有,无所不能,
时时刻刻在救苦救难,普度众生。
超度孤魂脫离苦海太乙救苦天尊还是专门拯救不幸堕⼊地狱之人的天神。所
以。过去道士打醮、做道场、办丧事,都请太乙救苦大天尊降临,施食众鬼,超
度亡魂。这时,太乙救苦大天尊由九头狮子推车,十侍弟子相随,金銮袈裟,左
有金童、右有⽟女,持九环锡杖,挚⽟明宝扇,有金睛独眼鬼跟随,亲自下到鬼
城丰都地狱。 丰都大帝、十殿阎罗王即刻虔诚恭

。天尊用⽟明扇煽三下,九环
锡杖顿三顿,扇开丰都门,让金睛独眼鬼照耀光明,接引十类鬼魂出离地狱,同
赴道场。天尊为地狱鬼众及各方孤魂野鬼讲经说法,用杨柳枝蘸金钵盂中的甘露
⽔,施食鬼众,超度十类孤魂脫离地狱苦海,或升临天界,或转生人世。
这里有两则太乙救苦天尊显灵的故事:
多才而善辩的道士张仁表与人

往甚少,因他常常说谎而受到人们的鄙弃。
一次,他病了,被带地狱,正在危难之间,他记起平时常听人说,呼唤太乙救苦
天尊可以得救,于是他⾼喊十数遍,拉他进地狱的判官小鬼们都笑了。他再呼唤
十数遍,只见红光闪烁被簇拥着的天尊突然出现。 天尊对他说,乘人之危,落井
下石是最不道德的行为,本来你的寿数已尽,不得再回人间,现在再给你七年,
让你返回人世。不过,在此期间你要为我画像,广示天下,还要尽行善道。张道
士听到这里醒来,原来是南柯一梦。他遵循天尊之言,从此遍游四方,凡有道观
他必定为天尊画像。如此过了七年,果然死去。
又有一男人乘船,突遇大风大浪,眼看就要翻船。这时,他大呼天尊,结果
得救。还有一个故事,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男子遇见已死多年的

子。

子生
前犯了罪孽。死后被打⼊地狱,受到应有的惩罚。

子见到丈夫后请求相救,这
男子便呼唤天尊,结果救了

子。
太乙救苦天尊原是道界诸神中仅次于三清的" 六御" 之一,后来为了符合道
经四辅(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分类,去掉此神及" 长生大帝" ,成为"
四御"。在神灵信仰中有这样一条规律,一些神信仰逐渐衰落,一些神信仰又产生
兴起。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化⾝无数,无处不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比佛门
中大慈大悲、法力元边、观其声音、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产生还早。但到了近代,
天尊名讳却只保留在道经中和道士诵唱的经韵中,他在民间的影响已远远不及观
音。原因何在呢?
《太上三洞表文》中称天尊有九,即:太乙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九幽
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火炼丹界天尊、法桥大度天尊、金阙化⾝天尊、逍遥
快乐天尊、宝华圆満天尊等 。太乙救苦天尊居九天尊之首 。太乙救苦天尊之职就
是“至圣至仁,极慈极爱,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浮生” 。传称,
人如遇到苦难,只要念诵太乙救苦天尊名号,太乙救苦天尊就会随声应化,帮助
人解忧排难,化凶为吉 。对于积功行善、功行圆満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会“乘九
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昇仙 。道教的主要宮观一般都有太乙殿,供奉
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或神位 。太乙救苦天尊之神像常作天尊骑狮子状 。道教徒通
常只是在上中下三元之⽇或为亡魂举行⻩籙超度道场时,才奉祀太乙救苦天尊 。
宋元以来,道教科仪中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神的,名目繁多 。例如:《太乙救苦
天尊说拔度⾎湖宝忏》、《灵宝炼度》、《九幽灯仪》等等 。在此类科仪中,太
乙救苦天尊除了接引浮生以外,还主持以⽔火

炼亡魂、主持清

⾎湖地狱,破
狱拔度罪魂等等 。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亦太极界之神。在玄⻩判分,天地肇定后,乃有天官、地官、⽔官
三帝出,而为治理天、地、⽔三界。考校天人功过,而司众生祸福之神。又称为
上元、中元、下元三元也。集仙录以:“张道陵于龙虎山,修三元默朝之道”
所以人间祀奉三官,系自汉张道陵始。至元魏时,乃以三官配为三元节:正月十
五⽇为上元节,定为天官大帝诞辰;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定为地官大帝诞辰;
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定为⽔官大帝诞辰。魏书释老志云:“张道陵受道于鹄鸣,
因传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火行!斋祠跪拜,各成道法。有三元
九府百二十官,一切诸神,咸所统摄“。按三官大帝,设有九府,共部一百二十
曹,计三元九府有三百六十应感天尊。世人合三官简称为: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也。
(按三官之号曰赐福,曰赦罪,曰解厄,皆为天圣度世之德心也。故世俗乃有:
“尧帝乃天官所降生,舜帝为地官所降生,大禹系⽔官所降生”的传说。 )
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官 。国中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的礼仪
。 《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 。不
过,上古祭祀天地⽔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 。东汉时,张陵创立天师
道,就以祭祀天地⽔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 。“其一上之
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 。谓之三官手书” 。南北朝时天地⽔三官
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为一 。
天官赐福天官大帝
道书以:上元天官,为玄都元

一品,居紫微宮中,部三十六曹。主宰众生
善恶之籍,致诸仙升降之司,号曰:上元九气赐福天官,曜灵元

大帝,紫微帝
君。
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清境 。天官由青⻩⽩三气结
成,总主诸天帝王 。每逢正月十五⽇,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 。故称天官赐福
。
地官赦罪 地官大帝
中元地官,为青灵洞

二品,居北都宮中,部四十二曹。主宰三界十方九地,
掌理八极四维五嶽,考众生祸福之机,核男女善恶之籍。号曰:中元七气赦罪地
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
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 。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
和极⻩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嶽诸地神仙 。每逢七月十五⽇,即来人间,校戒罪
福,为人赦罪 。
⽔官解厄 ⽔官大帝
下元⽔官,为暘⾕洞元三品,居青华宮中,部四十二曹。主管江河淮海⽔域
万灵,掌死魂鬼神之籍,录众生功过之条。 号曰:下元五气解厄⽔官,金灵洞

大帝,暘⾕帝君。
⽔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官,洞

大帝,隶属⽟清境 。⽔官由风泽之气和晨
浩之精结成,总主⽔中诸大神仙 。每逢十月十五⽇,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
消灾 。
先天尊神 -四御
四御指的是道教三清尊神下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尊神,即:⽟皇大帝、中
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宮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只 。⽟皇大帝是万神之主 。中天
紫微北极大帝,是紫微垣中的大帝座星君,居于中天,万星之宗主 。勾陈上宮天
皇大帝,是北极帝座之左四座星组成的勾陈,位同北极,为天转之枢纽 。后土皇
地只,是天地央中之像,唐代以前作男像,唐武则天时出现女像 。宋真宗潘皇后
在嵩山建殿,供奉后土玄天大圣后像,宋徽宗政和七年( 1 1 1 7年)上地只徽
号: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只 。其后,后土皆作女像 。宋代以后,由于⽟皇
大帝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和职能有所加強,因此,道书中多有将⽟皇大帝排列在
“四御”之外的说法,将“四御”解释为北南西东四极之天帝,即:北极紫微大
帝、南极长生大帝、太极天皇大帝和东极青华大帝 。当今国中道教已经恢复了宋
代以前的对“四御”的说法 。⽟皇大帝是总执天道之大神,位居三清之下,众神
之上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皇大帝职掌天经地纬、⽇月星辰和四时气候,道
书称其“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于昊天,上应元气” 。勾陈上宮天皇大帝 ,
协助⽟皇大帝职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之事 。后土皇
地只职掌


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至于宋代以后以四极大帝作为四
御的,四极大帝也各有职能,即: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
灵、主管万灵之寿夭,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主管救
度众生 。京北⽩云观三清殿以外,另设有四御殿,供奉四御尊神 。在大型斋醮仪
礼活动中,除了供奉三清外,也别设有四御之神位 。道书称“各居一列,各全其
尊” 。四御各尊神也分别有其神诞之⽇,⽟皇大帝为正月初九⽇,紫微北极大帝
为十月二十七⽇,勾陈上宮天皇大帝为二月初二⽇,后土皇地只为三月十八⽇ 。
天地人三皇
按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系元始天王于盘古氏分天地后所生也。据抱
朴子枕中书云:“昔二仪始分,玄⻩肇判,元始天王在中心之上,名曰⽟京山。
常仰昅天气,俯饮地泉。复经二劫,忽有太玄⽟女,生在石涧积⾎之中,出而能
言,号曰太玄圣⺟。元始君下游见之,乃与通气结精,招还上宮。 当此之时,二
气絪縕,覆载气息,


调和。元始君经一劫,乃一施太玄⺟,生天皇十三头,
治三万六千岁。 书为扶桑大帝,东王公,号曰元

⽗。又生九光玄女,号曰太真
西王⺟。天皇受号十三头;后生地皇,地皇十一头。 地皇生人皇,人皇九头,各
治三万六千岁”此言天皇由元始君与太玄⺟所生,后递生地皇及人皇也。
所云头者,盖谓人数也。如天皇十三头,系化兄弟十三人;地皇十一头,乃
也兄弟十一人;人皇九头,谓化兄弟九人也。至所云各治三万六千岁,则与补三
皇本纪所说,亦有出⼊。考史记补三皇本纪云:“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三头,
澹泊无所施为,而遂自化,兄弟十三人,立各一万八千岁。 地皇十一头,兄弟十
一人,兴于熊耳、龙门等山,亦各万八千岁。 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
口,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据
此则知所云头者,系指自化人数无疑也。
斗姥天尊
斗姥天尊乃先天元始之

神也。因其形相象徵道体。 故又称先天道姥,谓为
象道之⺟也。其妙相紫光圆融,禀一气玄元之象,应无极生太极也。秉持⽇月二
轮,应


二气,象太极也。四头磊落,应四象也。八臂垂雄,应八卦也。道经
以:斗姥居大梵天宮,综⽇月星辰,为斗极之⺟。梵气妙文,敷成九章,应化九
皇:一曰贪狼,二曰巨门,三曰禄存,四曰文曲,五曰廉贞,六曰武曲,七曰破
军,八曰左辅,九曰右粥,居于斗垣。斗姥天尊常浴沐于九曲华池,涌出⽩⽟⻳
台,神獬宝座。登宝座以救度众生,持宝杵以降魔禦患,执弧矢以救劫消灾,振
法铃以济人度鬼,为道家之法主也。宋史以:⾼宗为金兵所困时,闻空中有辇豕
声,仰见斗姥天尊,四头八臂乘七豕之车,现紫金巨光,大施法力,而扶危护驾
。 斗姥自是灵显神通之后,乃为世人祀奉⽇隆,崇为斗极至尊之神,以能消灾解
厄,保命延生也。号曰:紫金妙相皇君,圣德巨光天后,圆明道姥天尊。
斗姆,即北斗众星之⺟,全称九灵太妙⽩⽟⻳台夜光金精祖⺟元君,又称中
天梵气斗⺟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后金真圣德天尊,又称大圆満月光王、东华
慈救皇君天医大圣 。简称斗姆或斗姆元君 。斗姆在天主治天宝阁“生诸天众目
之明,为北斗星之⺟ 。斗为之魄,⽔为之精,主生” 。据《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
君本命延生心经》,斗姆“以大药医垂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气,解滞去窒 ,
破暗除琊 。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 。全安胎育,治疗病痾,职重天医” 。《延
生心经》又称“斗姆登于宝座之上,怡养神真,修炼精魄,沖然摄气,气⼊玄玄
。 运合灵风,紫虚蔚

,果证玄灵,妙道放无极微妙光明,洞彻华池 。化生金莲
九苞,经人间七周夜,其华池中光明愈炽愈盛 。其时一时上腾九华天中,化成九
所大宝楼阁” 。宝楼阁中,混凝九真,应现九皇道体:一曰天皇,二曰紫微,三
曰贪狼,四曰巨门,五曰禄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贞,八曰武曲,九曰破军 。由
斗姆化生的九皇道体,就是北斗九辰星君 。《云笈七籤》称“夫九星者,寔九
天之灵

,⽇月之明梁,万品之宗渊也 。故天有九气则以九星为其灵纽,地有九
州则以九星为其神主,人有九孔则以九星为其命府,


九宮则以九星为其门户 ,
五嶽四海则以九星为其渊府” 。因此,斗姆既为九星之⺟,当主天地万物之生 。
道教的一些主要宮观,也有设有斗姆殿的 。其斗姆像作女像,三目、四首、八臂
。 斗姆神诞之⽇,一说是六月二十⽇,一说是九月初九⽇ 。道教徒多于道观內斗
姆殿举行祈嗣或延生道场,祈祷健康长寿,子孙平安 。
四极大帝
五方五帝其作用,系按五行,佈序于四方,运行于四时,而化育万物。然道
书以元始开闢天地,奚止五亿之多?因虚空无尽,广无边际,故须按立四极,而
为统制。乃有北曰北极,以紫微大帝主之,综御万星,南曰南极,以长生大帝主
之,综御万灵。 西曰太极,以天皇大帝主之,综御万神。东曰东极,以青华大帝
主之,综御万类。按此四极大帝,系辅佐昊天⽟皇上帝,以统御万天也。此皆先
天“太极界”之神,为“天道”与“神道”组织系统之纲维也。
北极大帝
北极紫微一曰紫微垣。据晋书天文志云:“北极五星,一曰紫微,大帝之座
也,天子之常居也。”又尔雅释天云:“北极谓之北辰”观象玩占云:“北极
星在紫微宮中,一曰北辰,天之最尊星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
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因是,北极紫微大帝为万星帝主
也。北极紫微大帝万星之主,掌理人间祸福善恶,前因后果富贵贫

,生死时间,
无不由之而予夺焉。凡一切星球民人,皆归其总治,即中界之主宰也,然犹仰承
⽟帝之命令施行,不敢自尊。
紫微大帝的生⽇为农历四月十八⽇,这天众多百姓都要向紫微大帝焚香祷告,
祈求除灾招福。
南极大帝
南极长生大帝,即俗称南极星君也。史记天官书:“狼比有大星,曰南极老
人”又观象玩占云:“南极老人星主寿考”正义云:“角亢在辰为寿星,三月
之时,万物始生,建于舂气,布养各尽其

,不罹灾天,故寿”俗以为寿星明
现,天下理安。若备醴祭告,可得福享寿,故南极曰长生大帝,而总御万灵也。
天皇大帝
西方曰太极,由天皇大帝主之。接晋书天文志云:“勾陈宮中一星曰天皇大
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故天皇大帝综御万神也。
青华大帝
青华大帝居于东极,即道称: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上帝。盖系东华帝君之化
⾝,故有称为东王公,或曰东王⽗,亦曰东皇太乙皆是也。按汉书郊祀志曰:“
天神贵者太乙”楚辞九歌以:太乙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曰东皇”
因青华大帝誓愿救度众生,故名救苦而综御万类也。
盘古真人
元始天王不但一气化成三清,且又化为盘古真人。据葛洪枕中书云“昔二仪
未分,溟涬鸿濛,未有形成。天地⽇月未具,状如

子,混沌玄⻩,已有盘古真
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又太平御览引三五历记云:“天地
混沌如

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闢,清

为天,浊

为地。盘古在
其中,一⽇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一丈,地⽇厚一丈,盘古⽇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地数极厚,盘古氏极长”此谓天地由盘古氏所分成,
而盘古氏又亦元始天王所化。所以说天地亦是元始天王所开闢也。
土皇承天效法后土皇地只
土皇是道教的地神 。国中古代就有地神,即后土,职掌


造化、山河秀丽
。 道教以后土为仅次于三清的四御神之一,神号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只
。 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宇宙创世理论有很大发展,对于神仙所居的天界作了区分
。 北周宇文邕撰《无上秘要》有“三界品”将天分为三界(

界、⾊界、无⾊
界)二十八天,以及无⾊界之上的四梵天,合为三十二天 。《度人经》也有三十
二天之说,以东南西北四方配置,每方八天,合三十二天 。北齐严东注称“方有
八天,合三十二天也 。三天罗其上” 。唐代又有“大罗天弥覆三清之上”合为
三十六天 。三十六天,各有天帝 。按天地感应之说,道教认为,上有三十六天,
下有三十六地 。上有天帝,下有土皇 。因此,土皇是各方土地的主管神灵 。《洞
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土皇斋仪》称“依洞神之法,立墠设位象三十六天,烧
香燃灯应三十六地” 。土皇分为九垒,垒各有名 。每垒分设四名土皇,共三十六
名土皇 。据《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土皇斋仪》“第一垒⾊润地,第一土皇
君姓秦讳孝景椿;第二土皇君姓⻩讳昌上文;第三土皇君姓青讳玄文基;第四土
皇君姓蜚讳忠阵皇 。第二垒刚⾊地,第五土皇君姓戍讳神文光;第六土皇君姓郁
讳⻩⺟生;第七土皇君姓玄讳乾德维;第八土皇君姓长讳皇明 。第三垒石腊⾊泽
地,第九土皇君姓张讳维神;第十土皇君姓周讳伯上人;第十一土皇君姓朱讳明
车子;第十二土皇君姓庚讳文敬士 。第四垒润泽地,第十三土皇君姓贾讳云子⾼
;第十四土皇君姓谢讳伯无元;第十五土皇君姓己讳文泰阵;第十六土皇君姓行
讳机正方 。第五垒金粟泽地,第十七土皇君姓华讳延期明;第十八土皇君姓⻩讳
龄我容;第十九土皇君姓云讳探无渊;第二十土皇君姓蒋讳通八光 。第六垒金刚
铁泽地,第二十一土皇君姓李讳上少君;第二十二土皇君姓范讳来力安;第二十
三土皇君姓张讳李季元;第二十四土皇君姓王讳驷女容 。第七垒⽔制泽地,第二
十五土皇君姓唐讳初生映;第二十六土皇君姓吴讳正法图;第二十七土皇君姓汉
讳⾼文彻;第二十八土皇君姓京讳仲龙首 。第八垒大风泽地,第二十九土皇君姓
葛讳玄升光;第三十土皇君姓华讳茂云长;第三十一土皇君姓羊讳真洞玄;第三
十二土皇君姓周讳尚敬原 。第九垒洞元无⾊刚维地,第三十三土皇君姓极讳无上
玄;第三十四土皇君姓升讳灵元浩;第三十五土皇君姓赵讳上伯玄;第三十六土
皇君姓农讳勒无伯” 。南宋蒋叔舆编《无上⻩籙大斋立成仪》在列举各土皇名号
时,在各名号前加有“后土”两字,表明南宋道教视“土皇”为“后土”的下属
神灵,其职能是职掌


,化育大地,消释幽暗,抬引神明 。道教较大的宮观中 ,
在四御殿里供奉有后土神像或神位,鲜有列三十六土皇神像或神位的 。但在大型
斋醮仪礼中,多供奉三十六天帝和三十六土皇的神位 。唐代以来,随着风⽔之术
的广泛流行,道教信徒在动土、上樑、安宅、镇宅、建桥、铺路时,常要举行礼
谢土皇的斋仪,以祈求路桥畅通、家宅平安、降福消灾 。
天真皇人
天真皇人乃先天的真圣,为元始天王所化⾝。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鑑云:“天
真皇人不知其得道之始,然是前劫修真极道之人也。⾝长九尺,玄⽑披体,皆长
尺余。 ⻩帝时在峨嵋绝

之下:苍⽟为屋,⻩金为座,张华罗幡,燃百和香。侍
者仙童⽟女,座宾三人,皆称太清仙王。⻩帝再拜问道,授以五牙三一之文。又
在峨嵋山以太上灵宝度人经授⻩帝;又授帝喾于牧德之台。一云蜀岷山江北有慈
⺟山,天真皇人修炼之所。山有龙池,池中有金银铜铁鍚鱼各从其⾊,得食者味
同乾薑,服之可以长生,谓之⾁芝龙。池一在山中,一在空中,澄洁如镜,纤芥
不汙。 或乾条槁叶飞堕其上,即有五⾊凡鹜啣去”此节所云,天真皇人住处,
是即仙境也。
东华帝君
东华帝君乃天界真仙也。据搜神记云:“东华帝君绝习在道气凝寂,湛体无
为,将

启迪玄功,生化万物,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木公。木公生于碧海
之上,苍灵之墟,以主

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东王公焉。与西华金⺟皆

质
太元,毓神玄奥于东方溟涬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而成形,与西华王⺟共理二
气,而育养天地,陶铸万物。凡天下三界十方男子之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
此云东华帝君之出处也。
瑶池金⺟西王⺟
瑶池金⺟乃九灵太妙,⻳山西华金⺟,又称西王⺟也。据墉城集仙录云:“
金⺟一号西王⺟,乃西华之至妙,洞

之极尊。在昔启迪玄功,生化万物之初,
先以东华至真之气,而生木公焉。木公生于碧海之上,以生

和之气,理于东方,
亦曰东王公焉。又以西华至妙之气,化而生金⺟焉。金⺟生于神州伊川,生而飞
翔,以主

灵之气,理于西方,亦号西王⺟,为极

之元,位配西方。⺟养群品,
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属。所居宮阙,在⻳山之舂山。
崑崙玄圃,阆风之苑。元始天王授以万天统⻳山九光之籙。 昔⻩帝讨蚩尤之暴,
威所未噤,而蚩尤幻化多方,徵风召雨,吹烟噴雾,师众大

。帝归息太山之阿,
王⺟遣使以符授帝曰:太一在前,得之者胜,战则克矣!帝佩符既毕。王⺟乃命
一妇人,披玄狐之⾐,人首鸟⾝,谓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官、五意、


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罡之术;

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遂克
蚩尤,而天下大定,都于上⾕之涿鹿。”是⻩帝之有天下,得西王⺟之助也。又
穆天子传云“周穆王好神仙,吉⽇甲子,天子宾于西王⺟,称觞于瑶池之上”
故西王⺟世又称为瑶池金⺟元君也。按搜神记以:西王⺟与东王公,分掌天下三
界十方,男女登仙之籍,东王公掌男子籍,而西王⺟掌女子籍。
西王⺟,俗称王⺟娘娘,又称西姥、王⺟、金⺟和金⺟元君 。全名为⽩⽟⻳
台九灵太真金⺟元君、⽩⽟⻳台九凤太真西王⺟或太灵九光⻳台金⺟元君 。西王
⺟之名最初见于《山海经》 。“西”指方位“王⺟”即神名 。西王⺟由混沌道
气中西华至妙之气结气成形,厥姓侯氏,位配西方 。《汉武帝內传》称西王⺟上
殿时“着⻩金褡孎,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

佩分景之剑,头上
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鐍凤文之舄 。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
掩蔼,容颜绝世”汉武帝拜受西王⺟之教命 。《山海经》中言西王⺟人⾝虎齿 ,
豹尾蓬头云云,乃西王⺟使者西方⽩虎之神,非西王⺟之形 。西王⺟为女仙之宗 ,
居崑崙之间,有城千里,⽟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元室,紫翠丹房 ,
左带瑶池,右环翠山 。《博物志》称,瑶池有桃树“三千年一生实” 。天上天
下、三界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于西王⺟管辖 。元始天尊授西王⺟以方
天元统⻳山九光之籙,使制召万灵,统括真圣,监盟证信,总诸天之羽仪,监上
圣之考校 。西王⺟和东王公又是道气


之⽗⺟,共理二气,育养天地,陶钧万
物 。⻩帝讨伐蚩尤之暴时,蚩尤多方变幻,呼风唤雨,吹烟噴雾,西王⺟即遣九
天玄女授⻩帝三宮五意、


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

符之机,灵宝五
符五胜之文 。⻩帝遂克蚩尤于中冀 。虞舜即位后,西王⺟又遣使授⽩⽟环、⽩⽟
琯及地图,舜即将⻩帝的九州扩大为十二州 。《汉武帝內传》中有西王⺟赐三千
年结果之蟠桃事,因此,西王⺟开蟠桃会的故事深⼊人心 。道教和民间一直将西
王⺟作为长寿的象徵,以西王⺟作为金籙延寿道场的主神 。每逢西王⺟神诞之⽇ ,
一说是三月初三⽇,一说是七月十八⽇,道教徒,特别是女

教徒常聚集在道观
內,为西王⺟建祝诞道场,同时祈求健康长寿 。
五斗星君
五斗乃东南西北中五方斗宿也,以北斗为主,南斗次之,再次为东斗与西斗
及中斗。北斗曰七元主掌解厄延生,计七宮:第一天枢

明贪狼星君,第二天璇

精巨门星君,第三天玑真人禄存星君,第四天权玄明文曲星君,第五天衡丹元
廉贞星君,第六闓

北极武曲星君,第七瑶光天冲破军星君。南斗曰六司主掌延
寿度人,计六宮:第一天府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司禄星君,第三天梁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度厄星君,第六天机上生星君。东斗主掌纪算保命,
计五宮:第一苍灵延生星君,第二陵延护命星君,第三开天集福星君,第四大明
和

星君,第五尾极总监星君。西斗主掌纪名护⾝,计四宮:一宮⽩标星君,二
府⾼元星君。三典皇灵星君。四将巨威星君。中斗曰大魁,主掌保命。计三宮:
第一赫灵度世星君,第二斡化上圣星君,第三沖和至德星君。此为五方五斗星君
是也。五斗星君是道教敬奉的五位尊坤,道经称,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东斗主
冥,西斗记名,中斗大魁,总监众灵。 世人如果礼斗朝真,便可消灾解厄,增福
延年。
五方五德星君
五方五德星君者,东方木德重华星君。南方火德焚惑星君,西方金德太⽩星
君,北方⽔德伺晨星君,央中土德地喉星君,是为五方五德星君也。
五星七曜星君
五星七曜星君是道教的七位星神 。五星指的是岁星(木星)、荧惑星(火星 ) 、
太⽩星(金星)、辰星(⽔星)、镇星(土星) 。五星又称五曜,加上⽇、月,
合称七曜 。道教尊七曜为神,名为星君 。⽇月和星神的崇拜,起于上古 。两汉时 ,
谶纬之学多有据星象以验人事吉凶者 。道教以⽇为

精,称其为⽇宮太丹炎光郁
明太

帝君,或称⽇宮太

帝君孝道仙王,作男像 。以月亮为

精,称其为月宮
⻩华素曜元精圣后太

元君,或称月宮太

皇君孝道明王,作女像 。《云笈七籤
》之《总说星》节中,五星各有名号:东方岁星真皇君(又称木德真君),名澄
澜,字清凝 。南方荧惑真皇君(又称火德真君),姓浩空,讳维淳,字散融 。西
方太⽩真皇君(又称金德真君),姓浩空,名德标 。北方辰星真皇君(又称⽔德
真君),名启垣,字积原 。央中镇星真皇君(又称土德真君),名蔵睦,字耽延
。 《玄门宝海经》云“

精为⽇,

精为月 。分⽇月之精为星辰 。星辰共以真
道,要养万二千物,下及六畜粪土草木,皆被服其秘道要德而生长焉” 。意为五
星七曜皆是道的体现 。天地依靠⽇月星辰之真气,长养万物 。《太上洞真五星秘
授经》详述五星之职掌,称东方木德真君“主发生万物,变惨为舒 。如世人运气
逢遇,多有福庆,宜弘善

之” 。南方火德真君“主长养万物,烛幽洞微 。如世
人运气逢遇,多有灾厄疾病之尤,宜弘善以

之” 。西方金德真君“主就敛万物 ,
告成功肃 。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怪刑狱之咎,宜弘善而

之” 。北方⽔德真
君主“通利万物,含真娠灵 。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滞劾掠之苦,宜弘善而

之” 。央中土德真君“主四时广育万类,成功不愆 。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忧塞
刑律之厄,宜弘善以

之” 。至于⽇和月,《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月混常经》中
称,有遇⽇君者“必得仙术”;有遇月君者“所求皆得,有所得者即是度世
不死之术” 。道教宮观常有供奉星神之专殿,间亦有供奉五星七曜星君者 。在大
型斋醮仪礼中,一般均设有五星七曜神位,并在有关科仪中召请五星七曜星君降
坛施法 。道教徒中也常有为转变年运、祛病除琊、祈福延年而参拜星辰之神者 。
四灵与二十八宿星君
四灵者,青龙、⽩虎、朱雀、玄武也。位四方综二十八宿星。三辅⻩图云:
“苍龙、⽩虎、朱雀、玄式,天之四灵,以正四方”是以东方青龙星君,综角
宿、亢宿、氏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七星君。北方玄武星君,综斗宿、牛
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璧宿七星君。丙方⽩虎星君。综奎宿、娄宿、胃
宿、昂宿、毕宿觜宿、参宿七星君。南方朱雀星君,综井宿、鬼宿、柳宿、星宿、
张宿、翼宿、轸宿七星君。是为四灵综二十八宿星君也。
四灵,又称四相或四象,指的是天上四方星宿所组成的图象,即东方的青龙 ,
西方的⽩虎,南方的朱雀和北方的玄武 。《三辅⻩图》称“苍龙、⽩虎、朱雀 、
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二十八宿,是国中古代天文学家在观测天象时,
对⽇月运行经过的区域的恒星划分、选定并标志的二十八个星群座 。纬书《尚书
考灵曜》称“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龙,曰左青龙 。
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其形如鹑鸟,曰前朱雀 。西方奎、娄、
胃、昴、毕、觜、参七宿,其形如虎,曰右⽩虎 。北方斗、牛、女、虚、危、室 、
壁七宿,其形如⻳蛇,曰后玄武” 。二十八宿星官,各有名姓、服⾊和职掌 。如
角星神,姓宾,名远生,⾐绿玄单⾐ 。亢星神,姓扶,名司马,马头⾚⾝,⾐⾚
缇单⾐,带剑,等等 。四灵二十八宿在道教神系中,一直作为护卫神灵 。东晋葛
洪《抱朴子內篇》的《杂应》中称太上老君的护卫神“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
十六⽩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 。《道蔵》有《北斗七元紫庭延
生秘诀》,內称道士行法时“左有青龙名孟章,右有⽩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
陵光,后有玄武名执明,建节持幢,负背钟鼓,在吾前后左右” 。四灵当系道士
行法护卫神灵 。其中玄武星神自明代以后,倍受尊崇而另称玄天上帝、或真武大
帝 。道教宮观常有在山门灵官殿两侧奉祀四灵的,四灵金⾝戎装,天将装束,当
是以四灵为道门护卫神灵之意 。道教徒进庙烧香,大多从山门开始,即从奉祀王
灵官和四灵开始 。道教的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四灵二十八宿的神位,并在
科仪中经常有召请四灵护法的细节 。
三台与十二宮辰星君
三台者:上台虚精开德星君,中台六淳司空星君,下台曲生司禄星君。晋书
天文志云:“三台六星。两两而居,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
三台,主开德宣符也”十二宮辰星君者:一摩羯宮属子,二宝瓶宮属丑,三双
鱼宮属寅,四⽩羊宮属卯,五金牛宮属辰,六


宮属巳,七巨蟹宮属午,八狮
子宮属未,九双女宮属申,十天秤宮属酉,十一天蝎宮属戌,十二人马宮属亥。
为十二支神所属之宮辰星君也。
十方救苦天尊
十方救苦天尊乃东极青华大帝,化为太乙救苦天尊后,又应化于十方。化号
为十方救苦天尊。其化号曰:东方⽟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
至极天尊,北方玄上⽟宸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
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
尊。是为灵宝十方救苦,济度人鬼也。
道经《救苦诰》中称,太乙救苦天尊" 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
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 十方化号" 即指太乙救苦
天尊方便于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化为灵宝十方救苦天尊。这" 十方化号" 是:
东方⽟宝皇上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北方玄上⽟宸天尊东南好
生度命天尊东北度仙上圣天尊西南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无量太华天尊
上方⽟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且看太乙救苦大天尊:他救苦十方,济
度人鬼,救苦救难,化⾝无数,或住天宮,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琊,或
为仙童、⽟女,或为圣人、帝君,或为真人、天尊,或为金刚、神王,或为力士、
魔王,或为道士、天师,或为老君、皇人,或为功曹、天医,或为男人、女子,
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帅,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伯、雨师,总之" 神通
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太乙救苦天尊,在天上称为太一福神,
在世间称为大慈仁者,在地狱称为⽇耀帝君,在外道镇琊时称为狮子明王,在⽔
府渊泉称为洞渊帝君。
太乙救苦天尊最尊、最贵、最圣、最灵,他于每月三、九⽇降临人间,普救
众生。凡人在危急之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天尊即随声赴感,前往解救,凡人
遭疾疫,重病

⾝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疾病即愈,获得安宁;凡人求官寻职
而奷佞妄生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然嫉妒不生,步步⾼迁凡人乘船渡江海,
被波浪惊吓,受到鱼龙威胁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到达彼岸,不受伤害;
凡人碰到雷声霹雳,风雨

加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能神清气慡,魂魄不动,
凡人亲族生怨,兄弟不和,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感六亲和睦,⽗慈子孝。兄友
弟恭;凡⾝为帝王君主,朝中叛臣偷生,兵火连绵,风雨失调,万民涂炭,怨天
尤人之声此起彼伏,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就会风调雨顺,叛臣败露,国泰民安。
凡人被琊精、恶鬼、匪徒伤害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妖魁自止,鬼贼灭亡;凡
人在山林中被虫蛇﹒禽兽追逐并受伤,只要念诵天尊圣号,禽虫自退,不敢近前
;凡女子怀胎受孕而难产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感真气护佑,无伤头痛,并
且生下智慧之男或漂亮之女,六

具⾜,⺟子团圆。 凡男人女子,慕道求仙,在
家出家,养

修⾝,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功行圆満,⽩⽇升天;凡人之七祖、
九先、弟子、同学、夫

、孩子⾝死而未得託生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然脫
离

间,得以生天;凡人被对头苦

不休,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化解恩怨,
握手言和。
总而言之,太乙救苦天尊的确像生成宇宙万物的元气,无处不有,无所不能,
时时刻刻在救苦救难,普度众生。
雷声普化天尊
普化天尊为先天

精之神,即雷祖天尊也。道经以雷祖居九天之上,二浇二
院为五雷院,驱琊院,三司为万神雷司,雷霆都司,雷霆部司也)综司五雷,应
化九天,运心三界,而总管雷霆都府,及二院三司。(按道称为道称为:雷声普
化天尊,尝于⽟清天中,坐七宝层台,持金光如意,集诸天仙帝,说⽟枢宝经传
垂于世。诵是经者,能消灾度厄,为道家经典之要。今世人奉普化天尊为九天雷
祖天尊也。
雷祖,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或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 。据《无上九
霄⽟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经》称,雷祖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清真王的化⾝
。 也有说是轩辕⻩帝升仙以后成为雷精,主雷雨之神 。雷祖为其封号 。雷祖居于
神霄⽟府,在碧霄梵气之中,去雷城有二千三百里 。雷城是天庭行雷之所,⾼八
十一丈,左有⽟枢五雷使院,右有⽟府五雷使院 。天尊前有雷鼓三十六面,由三
十六神司之 。行雷之时,雷祖击鼓一下,即时雷公雷师兴发雷声 。雷部有神三十
六名,皆当时辅相有功之臣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则称闻仲为九天应元雷声普
化天尊,其率领之雷部催云助雨护法天君共有二十四名 。其中有道观內常有供奉
的律令大神邓元帅忠,银牙耀目辛天君环,飞捷报应张使者节,左伐魔使苟元帅
章,右伐魔使毕元帅环等天将,还有陶天君荣、庞天君洪、秦天君完、赵天君江 、
董天君全、袁天君角等等 。雷公、雷神的崇拜,古已有之 。但是,在神系中设置
雷部,并由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主其事,当是北宋末年的事 。北宋时期,道教
神霄、清微诸派,崇尚施行雷法,于是,雷之功能不仅在于施雨,而且扩大到了
主天之祸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枢
宝经》就称,要对“不忠君王,不孝⽗⺟,不敬师长”者,即付五雷斩勘之司,
先斩其神,后勘其形,以致勘形震尸,使之崩裂 。《明史》的《礼志》称“雷
声普化天尊者,道家以为总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为天尊现示之⽇,故岁以
是⽇遣官诣显灵宮致祭” 。道教的主要宮观大多供奉雷祖 。每逢六月二十四⽇有
道教徒进庙烧香,祈福消灾 。道教正一派在一些大型斋醮礼仪中常设有雷祖的神
位,并在科仪中有召请雷部诸天君的內容 。
九天玄女娘娘
九天玄女乃先天真仙,系金⺟元君弟子也。据墉城集仙录云:“九天玄女者,
金⺟元君之弟子也。⻩帝世为有熊国之君,神农氏理天下其孙榆罔既衰,诸侯相
伐,⼲戈⽇寻,各据方邑,而自称五行之号。太昊之后自为青帝,神农之后榆罔
自号⾚帝,共工之族自号⽩帝,葛天之后自号黑帝,起自有熊之墟者自号⻩帝。
⻩帝乃恭己下士,侧⾝修德,在位二十二年,而蚩尤肆

,弟兄八十人,兽⾝人
语,铜头铁臂,噉沙呑石,不食五⾕,作虎之形,以害黎庶。铸兵于葛鑪之山,
不禀帝命。帝

征之,博求贤能,得风后于海隅,得力牧于大泽,合群臣以战蚩
尤于涿鹿,帝师不胜。蚩尤作大雾三⽇,內外皆

。风后法斗机以作大车以杓指
南,帝用忧愤!斋于太山之下。西王⺟遂遣使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
上之应也”居数⽇,大雾冥冥昼晦,于是九天玄女,披玄狐之⾐降焉。授帝以
兵符及印剑等,帝载拜受命。并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帝再战蚩尤遂灭之,大定
四方。后帝採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龙来

,乘龙昇天。”此云九天玄
女受西王⺟命,授符去于⻩帝。后俗称为九天玄女娘娘,今人或称为九天玄⺟天
尊也。
酆都大帝与十殿冥王
酆都北

大帝,为炎帝大庭氏,讳庆甲。为天下鬼神之宗,治酆都山,综九
幽

曹神鬼事。酆都大帝是

间冥司主宰地狱的神灵 。酆,指北方癸地的鬼国,
山⾼二千六百里,周围三万里,上下并有鬼神宮室 。山上六宮是北酆之鬼王决断
罪人之处 。生生之类,死后无不受酆都之主宰 。南北朝时,北酆之鬼王,多称为
北帝君,简称北帝 。齐梁⾼道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排列神仙座次,列“酆都北

大帝”为最下一层(第七层)中位 。北方之癸地罗酆山原是鬼魂所在之地 。大
约自宋代起,就有人实指罗酆山为四川酆都县,并且在酆都地区,累世修建各种
与地狱有关的建筑,成为国中有名的“鬼都” 。酆都县原有平都山,是道教七十
二福地之一 。传说西汉王方平、东汉

长生等曾在此修道成仙,⽩⽇飞昇 。后人
误将王方平、

长生之首字连读成为“

王”并作

间之王解释,于是,福地
酆都县就被视作

曹地府之所在地 。酆都大帝位居冥司神灵之最⾼位,主管冥司 ,
为天下鬼魂之宗 。凡生生之类,死后均⼊地狱,其魂无不隶属于酆都大帝管辖,
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杀鬼魂,处治鬼魂 。旧时奉祀酆都大帝的庙內,多设有七
十五司,各司分别承担收捕、追逮鬼魂,关告鬼魂出⼊之职能 。

司亲属如有为

间鬼魂超度赎罪者,亦由酆都大帝决断赦免,发送鬼魂受炼昇天 。道教徒一般
是在亲属亡故后,超度亡魂时,才奉祀酆都大帝 。清代以来,多有于生前为自己
预修⻩籙道场的,因此今亦有在生前修建延生道场时,关告酆都大帝,祈求健康
长寿的 。
至于十殿冥王乃由灵宝十方救苦天尊所化,东方天尊化第一殿秦广王,居玄
冥宮。 南方天尊化第二殿楚江王,居普明宮。 西方天尊化第三殿宋帝王,居纣绝
宮。 北方天尊化第四殿五官王,居太和宮。 东北方天尊化第五殿阎罗王,居纠伦
宮。 东南方天尊化第六殿卞城王,居明晨宮。 西南方天尊化第七殿泰山王,居神
华宮。 西北方天尊化第八殿平等王,居七非宮。 上方天尊化第九殿都市王居碧真
宮。 下方天尊化第十殿转轮王,居肃英宮。 第一殿秦广王,专司人间寿夭生死,
统管吉凶 。
第二殿楚江王,专司活大地狱,即寒冰地狱 。
第三殿宋帝王,专司黑绳大地狱 。
第四殿五官王,专司合大地狱,即⾎池地狱 。
第五殿阎罗王,专司叫唤大地狱 。
第六殿卞城王,专司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 。
第七殿泰山王,专司热闹地狱,即⾁酱地狱 。
第八殿都市王,专司大热闹大地狱,即闷锅地狱 。
第九殿平等王,专司铁网阿鼻地狱 。
第十殿转轮王,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区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往投生 。投生
时,开载胎卵

化,男女寿夭,富贵贫

,并于每月汇知第一殿秦广王处注册 。
凡发往投生者,均由孟婆神灌饮

魂汤,使其忘记前生之事 。明清以来,十殿阎
王之说盛行,以致有替代道教原有的东嶽大帝主宰生死之势 。但是民间少有专门
奉祀十殿阎王的庙观(除了四川酆都) 。一般均在当地城隍庙內设阎王殿,奉祀
十殿阎王 。各王诞辰之⽇,虽然也有香火,但主要奉祀十殿阎王,当是在为亡魂
举行超度科仪之时,以祈求各殿阎王开释亡魂,使其早⽇受度昇天 。
道蔵经“地府十王拔度仪”中云:
冥府第一宮,泰素妙广真君,世人所谓秦广大王,其中地狱,长蛇吐焰,铁
狗噴烟,亡人一七,先到此宮。 冥府第二宮,

德定休真君,现世名曰初江大王,
其中地狱,刀山剑树,火翳寒冰,亡人二七,须诣此宮。 冥府第三宮,洞明普静
真君,世人所谓宋帝大王,其中地狱,呑火食毒,屠割⾝形,亡人三七,须诣此
宮。 冥府第四宮,玄德五灵真君,世人所谓仵官大王,其中地狱,负沙运石,无
有休息,亡人四七,须诣此宮。 冥府第五宮,最圣耀灵真君,世人所谓阎罗大王,
乃北

天君之上佐,诸大地狱之总司,号同九幽,位齐五斗,
亡人五七,当至此宮,业镜现形,随缘报对。
冥府第六宮,宝肃昭成真君,世人所谓变成大王,其中地狱,金针拔⾆,铁
斧刳胃,亡人六七,当诣此宮,昼夜拷魂,被受诸苦。
冥府第七宮,泰山玄妙真君,现世名曰泰山大王,受上帝敕命,佐理北

,
昼居东嶽,夜⼊冥府,亡人终七,须诣此宮,拷定因缘,校量
罪福。
冥府第八宮,无上正度真君,世人所谓平等大王,其中罪人手抱铜柱,⾝卧
铁林,死经百⽇,方到此宮,罪业太深,留拘此狱。 冥府第九
宮,飞魔演化真君,世人所谓都市大王,其中地狱,锯解镬汤,万死千生,无有
休息,死经周岁,方诣此宮。 冥府第十宮,五灵威德真君,现
世名曰转轮大王,应诣罪魂,死经大祥,方至此宮。 一切众生,死经地狱,魂系
酆都,备受诸菩,时时拷掠,刀山屠割,铜柱铁

,火翳寒地,无边苦恼,若能
称昑太乙天尊圣号,举无量音,响彻十方,声闻九地,拷对悉皆解脫,魂神受炼,
径上南宮,劫劫生生,长居快乐。
太上老君
老子生于商武丁庚辰岁(公元前一三0一年)二月十五⽇,⺟(玄妙⽟女元
君)孕怀八十一年,于李树下,破腋而出。指李为姓名耳。为元始天王所化神宝
君之化⾝。道书以元始八十一化,至老子是为第十八化,世乃称为太上老君。据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老聃本传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名耳,
字伯

,諡曰聃,周守蔵室之史也”其生平事蹟,载在老子內传云:“太上老
君,姓李名耳,字伯

,一名重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也。其⺟见⽇精下落如流
星,飞⼊口中,因有娠。怀八十一岁,于陈国涡⽔李树下,剖左腋而出,指李树
曰此为我姓。生而⽩首,故号老子。耳有三漏,又号老聃。顶有⽇光,⾝滋⽩⾎,
面凝金⾊,⾆络锦文,长成一丈二尺,齿有四十八。受元君神图宝章变化之方,
及还丹伏火⽔汞

金之术,为七十二篇。在周文王时为守蔵史,武王时为柱下史。
能为天神所济,聚仙所从。所出度世之法,有九丹、八石、⽟醴、金

、治心、
养

、绝榖、变化、役使鬼神之法”按神宝君又称太上老君,老子系其所化法
⾝,故老子內传首句即额曰:“太上老君”字样,盖以老子即太上老君也。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为掌禄籍之神。据明史礼志以:“梓潼帝君姓张名
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唐宋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梓潼
帝君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封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岁二
月三⽇生辰,遣祭。”按文昌帝君曾降笔于世,作梓潼帝君化书,自述其⾝世云
:“予生于周初,迄今有七十三化矣。西晋之末,再游人间之初,忽至会稽之

,
见一隐者,年五十许,具香灯仰天而祈。时中舂之夜,天文灿烂,张翼二宿昭然
在上。俯而听之,隐者姓张,适符列宿之一,予于是生焉。张氏出⻩帝之子名挥,
始造张罗网,世掌其职,子孙因以张为姓,显于吴地。予生及冠,毋病疽重,乃
为

之,并于夜中自割股⾁烹而供,⺟病遂愈。后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仙
经并法籙,谓可治琊袪瘟,行之果验。因予累世为儒,天帝乃命掌天曹桂籍文昌
之事。凡世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皆隶焉”
因是世俗称为文昌梓潼帝君也。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宮 。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 。
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 。文昌封为帝君,并
且又称梓潼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 。元仁宗延祐三年( 1 3 1 6年)封梓潼神
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 。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 。《明史》的《礼
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
。 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 3 7 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
时战死 。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 。后张育
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 。唐玄宗⼊蜀时,途经七曲山 ,
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 。唐僖宗避

⼊蜀时,经七
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 。宋朝帝王多有敕封,
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
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 。元仁宗延祐三年( 1 3 1 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
文昌司禄宏仁帝君 。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除有抗击战
死、忠主救民之功绩外,《梓潼帝君化书》称,张亚子“生及冠,⺟病疽重,乃
为

之,并于中夜自割股⾁烹而供,⺟病遂愈 。后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
仙经》并法籙,谓可治琊祛瘟,行之果验” 。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亲的楷
模 。成书于宋元时的《文昌帝君

骘文》列举古代士人行善得福的事例,说明善
有善报、恶有恶报“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的因果报应,劝人行善积
德 。《文昌帝君

骘文》称,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间,世为士大夫,为官
清廉,从未酷民

烈,同秋霜⽩⽇之不可犯侵 。“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
孤,容人之过,广行

骘,上格苍穹” 。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
之事 。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 ,
都归文昌帝君管理 。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于文昌帝君
的奉祀也逐渐普遍 。各地都建有文昌宮、文昌阁或文昌祠,其中以四川梓潼县七
曲山的文昌宮规模最大 。一些乡间书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其间虽
时有兴废,但因文章司命,贵

所系,所以一直奉祀不衰 。旧时每年二月初三⽇
为文昌帝君神诞之⽇,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或
昑诗作文,举行文昌会 。
真武大帝
玄天上帝乃北极玄武星君之化⾝也。据三辅⻩图以:“青龙、⽩虎、朱雀、
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盖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璧”以
玄武总之。故汉书天文志云:“北宮玄武”是也。因以为北方之神,称为玄武大
帝。考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中说:“玄元圣祖,八十二次化为玄武
大帝。大帝既凡而玄妙哉!然其玄武应化之因,故知武曲显灵之验。昔大罗境上,
无

天宮,以净乐王国,善胜皇后,梦而呑⽇,觉乃孕怀。经一十四月开皇元年
三月三目,降诞于王宮。 既长舍家弃国,辞⽗⺟下⼊武当山修道。度世济人,四
十二年,功成果満,⽩⽇昇天,⽟帝封为玄武真人”唐贞视二年,封为佑圣玄
武灵应真君。宋时真宗避玄字之讳,改称“真武大帝”按从汉书王梁传有云:
“⾚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註云:“玄武北方之神,⻳蛇合体”盖以“
⻳蛇二物,属于北方,而合为一体。 故今人祀奉玄帝,辄象⻳蛇二物于其旁。道
家以玄天上帝尊为道教法主,称号:佑圣真武玄天上帝,终劫济苦天尊。
真武大帝,又称玄武神,玄天上帝 。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
》,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托生于大罗境上无

天宮,净乐
国王善胜皇后之子 。皇后梦而呑⽇,觉而孕怀,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
王宮 。后既长成,遂舍家辞⽗⺟,⼊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満,⽩⽇昇
天 。⽟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 。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
称 。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 。玄武七宿之形如⻳
蛇,故注称“玄武谓⻳蛇,位在北方,故曰玄,⾝有鳞甲,故曰武” 。北宋开
宝年间,玄武神降于终南山 。太平兴国六年( 9 8 1年)封为翌盛将军 。宋真宗
大中祥符七年( 1 0 1 4年)加封为翌圣保德真君,后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
玄武为真武 。宋真宗、宋徽宗、南宋钦宗等屡有加封 。元代大德七年( 1 3 0 3
年)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 。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
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 。永乐十年( 1 4 1 2年)又命隆
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余万人大建武当山宮观群,使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达到了
鼎盛 。玄武是北方七宿的总称 。七宿之中有斗宿 。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
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从投胎之⽇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 。人之生命寿夭
均由北斗主其事 。因此,人祈求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 。《佑圣咒》称真
武大帝是“太

化生,⽔位之精 。虚危上应,⻳蛇合形 。周行合六,威慑万灵”
。 因此,真武大帝属⽔,当能治⽔降火,解除⽔火之患 。明代宮內多建真武庙就
为祈免⽔火之灾 。农历三月初三⽇,是真武大帝神诞之⽇ 。各地真武庙均有奉祀
祝诞祭典 。其中以武当山进香朝拜为最盛 。
灵官王天君
王灵官乃⽟枢火神降为山灵精气,为湘

之庙神也。铁面朱髯,初无姓名。
西河萨真人为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之弟子(按系虚靖尸解后所收)。见其庙祀⾎
食太甚!乃飞符火焚其庙,王灵官烧成火眼金睛。以系无辜被焚,奏于天庭,⽟
帝赐予慧眼并金鞭;准其

随萨真人,察其有过错时,则可报前仇!历十有二年,
以慧眼观察,见真人无过可寻。及至闽中,遂拜为师,誓佐行持。真人乃劈乾卦
“王”字为之姓,以“善”字号其名。为奏天庭,录为雷部三五火车雷公,又称
豁落灵官,为道家护法监坛之神。闽人称为天君,立庙祀之,香火不绝也。
王灵官,即⽟枢火府天将,隆恩真君 。俗称王灵官 。《明史》的《礼志》称 ,
“隆恩真君,则⽟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又尝从萨真君传符法 。永乐中,以周思
德能传灵官法,乃于噤城之西建天将庙及祖师殿 。宣德中( 1 4 2 6 - 1 4 3 5 )
改庙为大德观,封二真君 。成化初,改观曰显灵宮 。”“夫萨真君之法,因王灵
官而行 。王灵官之法,因周思德而显 。而其法之所自,又皆林灵素辈所附会” 。
据明清时期的神仙传记称,王灵官原名王恶,湘

浮梁之庙神,因其呑噬童男童
女,为西河的第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的弟子萨守坚,飞符火焚,将王恶烧成火眼
金睛 。王恶不服,奏告于天庭 。⽟皇大帝即赐慧眼并金鞭,准其

随萨真人,察
有过错,即可报复前仇 。十二年间,王恶以慧眼观察无遗,竟无过错可归咎于萨
真人 。后至闽中,拜萨真人为师,誓佐行持 。萨真人乃以“善”易其名,改王恶
为王善,并且奏告天庭,录为雷部三五火车雷公,又称豁落灵官 。道观內多塑有
王灵官之像,红脸,満髯⾼翘,开口,露獠牙,披甲执鞭,正对山门 。额上有火
眼金睛,能辨识真伪,护镇山门 。因此,王灵官之职当是道教护法监坛之神灵 。
明永乐年间( 1 4 0 3 - 1 4 2 4),杭州道士周思德能传灵官之法,附神降体 ,
祷之有应,显于京师 。周思德还在噤城之西建天将庙和萨祖师殿,以王灵官为火
府天将,天庭二十六天将之首 。宣德年间( 1 4 2 6 - 1 4 3 5),又改为火德
庙,岁时致祭 。由于奉祀王灵官的殿堂一般都在道观山门处,因此道教徒进山门
后首先朝拜王灵官 。只有福建地区民众有称王灵官为天将而专为其建庙,称天将
庙 。王灵官神诞之⽇为六月十五⽇,道教徒进庙奉祀王灵官的连绵不绝 。
正一玄坛赵元帅
赵玄坛讳朗,字公明,乃⽇之精也。据实录云:“昔时天有十⽇,并出作噩!
九⽇居下枝,一⽇居上枝。尧命羿

之,落其下枝九,而化为九鸟,坠于青城,
变为九鬼王。八鬼行病灾民,而帅独化为人,骑黑虎,执银鞭,避隐蜀中,浑忘
甲子。后为张道陵天师,收为守护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
永佐正一玄坛。食丹后形如天师,天师乃命守玄坛,故号玄坛元帅。及天师昇天
后,奏于天庭,擢为天将”又搜神记云:“赵元帅自秦时避世山中,精修至道,
功成奉⽟帝召为神霄副帅。按元帅乃皓廷霄度天慧觉昏梵气化生”今称为:上
清如意金轮院正一玄坛赵元帅也。
地祇上将温太保
太保姓温名琼,字子⽟,啂名卓郞,温州平

人。⺟张氏夫人,梦南方⽇轮
大如车,其声如雷,寤而有娠,遂生太保。⾝长九尺二寸,长而有志,武勇敢为。
唐时群盗蜂起,随汾

郭子仪出战,⾝为先锋。 子仪尝梦前军有黑雾,觉而问,
知为琼大醉时,⾝中酒气如黑雾,乃拜为帐前校尉。其临阵时,常作黑雾惊盗而
杀之。子仪与同宿,又梦其变黑蛇而生角,知为异人也;然终疑能为患,

杀之!
琼觉而逃,归泰岱山下,屠牛卖酒为生。一⽇遇有道人点化之,遂悟而不杀牛。
⼊东嶽庙为祝,三年,忽一⽇过嶽峰,遇⻩⾐道者,揖曰:“今⽇嶽帝书上汝名,
若天年终,则为嶽府太保。汝可立像于殿前,⾝后当任其职”琼如言立像,左
执环,右执间,于嶽府前。后果立化殿前,⾁⾝不倒。初受敕封为显德将军,后
常显灵济人,嶽帝为奏天庭,⽟帝封为翊灵昭武大太保(见道蔵地祇上将温太保
传)。当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时,将其列⼊地祇十将之第六,并擢为天将,奏达
天庭,后即道家奉为:出⼊天门温元帅也。
斗口灵官马天将
马元帅名胜,为南斗第六星所降生。故以原星之讳为名(接南斗六司星君,
第六天机星君讳胜也)。以劈破乾卦自巽度乾而生火,乃成马字为姓。生来三头
九目,手持⽟戟金砖,背飞丹符之鸟,⾝跨火犀。居世二百四十年,常驱琊袪瘟,
度世济人。后随护梓潼帝君,至功完行満,召返天庭,饬守斗阙,证位斗口灵官,
道称雷声不动天尊。
金阙后圣帝君
上清后圣帝君,为先天⽟宸大道君所化⾝也。据清微仙谱云:“上清后圣帝
君,姓李讳弘元,一讳玄⽔,字子光,一字山渊,为地皇之胄也。育于北国天刚
山下,李氏之家,⺟先梦玄云⽇月

其形,乃感而怀焉”盖即金阙后圣帝君也。
⻩堂谌姆
谌姆者不知何许人也,自言谌姓,其字曰婴。尝居金陵丹

郡之⻩堂,潜修
至道。忘其甲子,累世耆老皆见之。齿发不落,容貌常少,敬为仙人,咸以谌姆
呼之,谓其可为人师也。据清微仙谱云:“上清元君西华圣⺟,一号灵宝净明⻩
素天尊,乃女真谌姆也。姆讳婴居于广堂,事见仙传,得上清⾼仙上明⽟书三章,
潜修至道,感斗中⽟符之隐,上居西华谅光宮,掌元始图书之府,称谌姆元君”
按谌姆元君曾以净明五雷诸法,传授于西山许旌

真君,垂世济人也。
m.qImiAoxs.Cc